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而服务。
基于此,“三三一”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五大环节(课程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最大程度地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让教学思路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唤醒、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三三一”教学设计之学情分析
01 为什么分析?
学情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该结构对学生理解新知识会造成什么样的障碍与影响,然后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的切合学生实际。
02 分析什么?
进行学情分析时,应简析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基础,如:年龄、思维特征、认知程度、学习动机、学习障碍、学习期望、学生的人际交流情况及班级类型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以此为依据进行预测: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难点盲点在哪儿?理解和掌握的关键在哪儿?进行了学情分析后,才能强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以便更准确地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个体和个性发展,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要全面认识学生,在注意学生的缺点的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只有对学情做出准确的分析,教学设计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更好地实施“三三一”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出发点,才能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