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知识相对应的概念,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语文学科由于它丰富的情感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在感知、理解、记忆、运用 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高中学生情感十分丰富但是由于阅历尚浅和行为冲动,往往不能正确合理地处理问题,这更需要语文教师抓住合适的课堂和教学契机,进行情感教育。
在这里,列举最近的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情感教育的真实案例进行相关论证和分析。
学习《小狗包弟》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探讨巴金的反思和忏悔意识。所以在课堂上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在其中一个班讲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一名学生对此不以为然,我就让他起来,因为我知道他第一次月考成绩比较落后,所以在月考后的周末没有回家。我也跟他谈过,他也觉得这样的成绩回家无法面对父母,然而他现在却表现出了这样不在乎的态度。当着全班同学我问了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问他为什么不回家,问他到底有没有反思,对父母和老师有没有哪怕一丝愧疚,最后他点了点头。从这件事情我发现,其实有的学生只是嘴硬,他们内心的情感萌芽需要我们去唤醒。
《诗经.卫风.氓》讲的是一个女子在婚前与婚后的境遇。在恋爱阶段与男子有着幸福的生活,以至于和他私定终身;结婚之后过着贫困劳苦的生活,感情慢慢变淡,自己被无情抛弃,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理解她。在讲这节课之前我正好在处理我们班上的早恋问题,所以便以此为契机进行了情感教育。首先在导入课程的时候我讲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很多都以“爱情”为话题,爱情是很伟大的情感。我想让他们知道这么伟大而崇高的情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触碰的,更不可能是他们这个年纪可以承担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女子在恋爱阶段的活泼可爱和善解人意,第二部分讲的就是结婚之后,女子由于年老色衰和长期的家务劳动,再加上男子的三心二意,让她身心俱疲。抓住这个问题的契机告诉他们有的行为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为了让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我选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给女儿的信》。文章讲的是他14岁的女儿问他“什么叫做爱情?“,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转述他的奶奶给他讲的童话故事来回答女儿的问题。首先,爱情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很强大的力量“;其次,还有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忠诚;最后,除了忠贞还有”心灵的追念“;总之,它是人类 永恒的美和力量。我告诉他们,现在自己还一无所有,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一步步增加自己爱的能力,不是要剥夺谁爱的权利,而是自己的能力承担不起这份爱的责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讲《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时候要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珍惜今天和和平生活。在阅读作文课上让他们多读书,做一个心中有大爱和悲悯情怀的人。所以我觉得高中语文课堂在增长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进行情感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