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实班主任经验谈:重视家校配合,共同提升孩子
班主任工作做得越久,就越发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初二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或许很多家长越来越感觉自己管理教育的难度在增加,认为老师的话对孩子更起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面对问题(错误),每个孩子都是“两面派”,老师批评时表现出很惧怕家长,怎样也不想让家长来学校和老师共谈处理办法,但面对家长似乎又表现出很担心学校规定或处理的心态,实则是害怕家长和老师同时的失望或严格要求。只要有一方,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小错误,单是老师批评几句,总觉得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忽略或遗忘,自己总有退路。加之,孩子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实际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耳濡目染而成,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一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重视学生交友的问题。现阶段的孩子也许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但自制力是很差的,我相信凡犯错误的同学并非是自己想犯错误,而是自己管不住自己,或者受其他同学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影响。所以严格要求自己、慎交友、交好友这些最基本的管理意见也成为我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项目,也是我与很多家长交谈的重要内容。严格要求自己,不违反校纪校规,不以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他人;管理好自己,不轻易受其他人不良习惯的影响,哲学上说就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引起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所以,凡是出问题都要首先反省自己,老师们经常说“拯救可以拯救的”,什么是可以拯救的?就是自己力求上进,自己没有放弃自己的。所以,更要看重学生的交友和重视家校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很庆幸,我与三班的家长沟通时大部分是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的,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共同处理孩子的问题,不管孩子怎样为自己的问题辩解,都在传递“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
我们相信,在学生时期,教育是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因为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职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学校教育中应该发挥自身辅助性的作用。
那么家庭教育应如何发挥其辅助性作用呢?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文章中的意见,仅供参考。
1、在对待学校教育的基本观点上,应重视学校教育,即贯彻“读书有用论”,而摒弃“读书无用论”。试想如果家长对学生大谈“读书无用”,那么老师再“苦口婆心”也是收效甚微。我们在教育中也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绝对的。其中就是有许多家长尽管文化水平低,但一直要求孩子重视学习,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是如此。
2、在对待教育的威信上,要确立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威信。常言道“信其师,从其道”。如果家长经常破坏学校和老师的威信,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的难以调解。许多后进生就是由于家长的这种行为造成教师转化工作的困难。
3、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了解孩子,如要了解孩子经常喜欢和哪些同学在一起,他们的表现,家庭情况怎样,爱好些什么。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要了解孩子言谈举止的变化,说话方面的变化,经常与哪些同学,哪些人打电话,有无烦燥不安的情绪,行踪不定的表现;有无追求服饰,头饰的现象;男、女孩子生理上的变化;上学、放学的时间上有无过大的差别,星期日、假期的时间安排和去向…… 。总之,变化之处,蕴函着许多根本性、本质性的转变,我们必须引起及时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
4、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无论是月考、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要知道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用这种手段来检查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后要及时引导孩子进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所开设的各门学科,不能分主科、副科。试想,人家各科都学得好,你的孩子只学好某几科,那你和他的成绩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更主要的是还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不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二是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5、爱孩子要有分寸,要关爱、不要溺爱,要从细处严格要求,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多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的真实想法,看法,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时,你也要经常给孩子介绍一些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生活习惯,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和他们讨论,从而明辨是非,遵纪守法。要教导孩子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人;要教育他们热爱学习,勤学好问,勇于探究,并要经常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习,发现苗头及时教育、引导。
要相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配合好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在家校教育的统一要求下,孩子一定会有所成长,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