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其中一条就是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的动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教师的责任,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一生做人的资本,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伤害它。
强,是我曾经带的一个班的学习委员,我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记得学校放月假时,因他的爸妈在外地,他只好跟着我,我找同事借了个房间让他住。收假那天,同事告诉我他房间床头柜抽屉里的一张五元电话卡不见了,我连忙问强看到过没有,他说没看到。我非常相信,就对同事说,一定是你记错地方了,我可以保证他不会拿的。同事也没再追究这件事。
一星期后的一天晚上,我去寝室,小伙子们很高兴,都抢着说他们的开心事,忽然,华说:“强卖给我一张电话卡,是五元的,你没见过吧?”我心里一惊,眼光情不自禁地找到强,我们目光相触的一瞬间,他的脸“腾”地红了……这时我感受到了他后悔、担心的心理。于是我什么也没说,继续听他们说这说那。
第二天早上,我找到了强,我还没说,他就拿出电话卡,承认电话卡是他在王老师抽屉里拿的,让我还给王老师。我说“信任是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诚实积累起来的,我们不该轻易丢弃它。”我边说边观察他的表情:害怕、担心、感激。我接着说:“犯错误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一个人总犯同样的错误,老师相信你不会犯同样错误的。”“谢谢老师,我不会再让你失望的。”他感激而又真诚地说。以前处理过很多起类似问题,但这次效果最好,因为强很感激我,后来真的再没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孩子拿这张电话卡的动机完全是出于好奇,当他发现老师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后悔了。所以对这样犯错的孩子只需点到而止。此问题处理的成功点是:尊重学生,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学生的心理历程是:害怕——担心——感激——触动——改正。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盘录像带,会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等与行为进行预演与体验,并留下一定的印痕。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能从犯错误中获得成长。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