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化学教师,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中也迎来了高中化学第一块“硬骨头”——《物质的量》。抽象的物理量令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灵活的公式又如此变化多端,使得不少学生顿时谈“化”色变。当然,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就显得更为吃力了。
而这段时间通过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方式,再加上自己在课堂上处理问题时积累的部分经验,多少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有了一定了解。那么现在就让我来谈谈自己对于化学教学和学习方法中一些浅显的看法。
首先,理科作为一门理性的科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每个知识点都要讲解透彻到位,同时也需要学生记忆清楚,灵活掌握。其次,理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要求老师必须严谨地梳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也要求学生具备全局观念,懂得举一反三。比如学会了物质的摩尔质量,要明白它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存在相等的关系。当学生认真琢磨透了这些问题,他们就会发现,理科原来非常简单。再次,高中生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却没有克制住自身惰性的毅力。这就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也需要学生克服自身惰性,耐心解题。切忌浮躁,一知半解。最后,学生们都喜欢鲜活的实验,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这就要求老师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解析时注意方法,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知识点进行关联和类比,方便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化学分子式中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的比例关系时,我用了筷子进行类比,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本质其进行思考。
总而言之,理科的学习过程无一不是建立在对实际生活的联系中。所以,不仅仅是学生,作为老师也需要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用知识去充实生活。
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了学校的明天共同进步!为了衡实的辉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