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校多点 · 西山校区 · 学校动态 · 正文

最新新闻

教学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总结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很火的演讲视频,演讲者董仲蠡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老师。在这篇名为《教育的意义》的演讲中,他深刻思考了教育中最普通最本质的问题,我们教育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看完之后,如醍醐灌顶,引人深思。

作为一位英语培训师,董仲蠡深谙帮助学生提分之道,他培训过的学员数十万,曾经教过考研全市第一的学生,每年通过听他课通过四六级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但是作为一位老师,董仲蠡却有些困惑,一次,在讲四六级翻译的时候,他讲到林语堂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讲到许渊冲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一位女生却站起来质问讲这些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董仲蠡一时竟无言以对。尽管如此,他仍坚信教育的核心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给人以知识,更要能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人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提升自己,这一观点,我相当认同。教书不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育人才是指引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明灯。

作为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也有着和董仲蠡同样的困惑。前段时间的语文课上,我讲句子结构时,有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讲语法太枯燥乏味了,而且考试也不会考”;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一下子有学生目光雪亮地发现了这是略读课文,所谓略读课文就是考试时不那么重要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学生们的认知中已经开始形成一种观念:教育内容就只能被分为两种,有用的和没用的,或者说以考试为标杆,分会考的和考试不会考的,考试考的就是重点,我得好好学;考试不考就可以置之一边。但是,同学们啊,正如我们讲句子结构,不仅仅是为了你们记得一大堆什么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分清主谓宾定状补,而是希望你们能初步认识中华语言构成规律,阅读文言文经典,增强对母语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略读课文,但是,你能说洋溢在诗句间,大堰河这样一个勤劳、善良、质朴乐观、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形象缩影不栩栩如生;艾青对大堰河那份超乎血缘,深沉真挚的歌颂感激之情不感人肺腑……语文的魅力有时就在于你能从文本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获得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做到能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今我们能骄傲地说一句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归功结底还在于我们始终重视教育。而在当今,面对喧嚣浮躁的教育环境,什么才是教育,教育有什么用,我们要给学生传授些什么,教育要把我们的学生引到哪里……这一连串简单却深刻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反思的。有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少点浮躁,慢下来,给学生讲点不那么“有用的”,仅仅只为了一个终极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