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是衡量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效的课堂管理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率的接受课堂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高效化。
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课上风气影响课堂效率。
在一个学习纪律较差的集体中,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很容易由一开始只是想在课堂上“放松”一下演变成习惯性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听不懂、不会做题等现象,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氛围,在课前能够准备好学案、教材、作业等材料,并且在课上能够一直注意力集中听讲,手脑并用,在这样的集体中,有这样良好的风气,即使有个别同学暂时还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时间长了,他们也会逐渐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慢慢的班级整体风气变好了,老师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强调纪律上,上课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
第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学生在课上吃东西被我发现了,他当时很紧张,不是紧张我可能会批评他,而是怕我不让他继续听这门课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一定要听这节课,我以为他会说因为考试会考啊!但是并没有,他说:“一周本身也没有几节,我那么喜欢这节课,所以真的不想错过。”我恍然大悟,学生如果真心感兴趣的课程就会用心去听,也不会存在溜号打瞌睡的情况,这时候老师只要把课程讲好即可。
第三,学生的疲劳程度。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第一节课容易犯困,最后一节课会想着要去吃饭,刚上完体育课还沉浸在课外活动中……由于这些与学习无关事情的干扰,学生的心思并没有全都在学习上,听课效率自然而然的会低一些。
教师方面
第一,对课堂内容精心预设。
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动性,并注意信息反馈。例如在授课中能够借助游戏、视频或者故事介入,学生的注意力则会相当集中。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从平时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做起,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教师就要到达教室,给学生树立榜样;授课中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钻研教材教法,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
第二,注意分配情况。
时刻关注班级动态,观察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给走神儿的学生一个警告的眼神,也可以给认真听讲的学生一个激励的眼神。
第三,授课风格。
就算是同一门学科,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的感觉不一样,教师或激情或温柔。优秀的老师总是会有自己独特的上课风格,在教学艺术上总是在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展示出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其授课充满激情、风趣幽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甚至在听课中能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这样的老师。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 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严重障碍。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 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心与心的沟通。
总之,课堂管理是基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因素,创建积极、民主、向上、和谐的课堂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应有的机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