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作为青年教师我都在为了寻找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而不断反思、探索,寻觅。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一是学生反映,上课老师讲的都懂了,题目也会了,但是下课一做题就不会,没有思路。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一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做起题来有困难。这反映出我们教师上课讲的太多,没有给学生太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以至于学生学不到思考问题的思想,以至于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合作者、督促者,而我却把自己当作了主导者,主角。这是我认为我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之后我一定改正。
二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注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三角函数那部分的公式,比较多,比较翻。所以很多同学就不主动记忆,以至于做题的时候无从下手。
三是由于在我们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体比较差,为了不影响上课进度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本末倒置,我们平常给学生的题目计算量比较小,数字也比较巧,不会出现太复杂的运算,以至于学生对于计算量比较复杂的题目比较抵触,这是我们的疏忽,所以我们吸取教训,在平常的而学习当中就给他们加一些数字不是很巧的题目,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是现在有少数学生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手,数学课桌子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一要用爱来感化学生,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二要每天除了把学案的作业做完后还做2道近期学习的知识的典型的题目,当天批改,对完成的很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直至改变态度为止.
三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四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安排一部分需要提高的学生做“每日一练”,主要是一些比较基础和必须掌握的题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天进步一小步,一个月进步一大步的效果。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五要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