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频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衡实之教师智慧】施善于人 善行天下

施善于人 善行天下——《读好书、看好片》博文


钱金滔

近日《大明劫》热映,偶有闲暇,本是随意浏览,哪知即被其情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智慧所吸引。一连看了两遍,深受感触,深受启发。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教师要处理好教育各种因素的关系,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起到教书育人的预期效果,还离不开‘十善’。

善行。影片里有两个主要人物。一是吴又可,明末的医学家,医人不看人,即在其眼里只有病人而不管病人的出身及家底;另一个是孙传庭,明末著名将领,一心报国,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为何两主要人物殊途同归,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呢?就在于两人凭着良心去为人处世,做好自己本分。世间万行,哪个行业不一样呢?商人而不是伤人,有来有往、互通有无、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买卖才能长久!教育界,教书育人及要想提升自己,更要有颗善心了。《三字经》里说的好,人之初,性本善。对教育者而言,应该时刻怀着一颗博爱的善心,去关心学生,去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确实需要智慧,教育方式可以不同,但教育目的和出发点理应回归学生本位上来。那种急功近利,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师晋升手段的行为,终究是一种短视行为,哪怕暂时取得一定成绩,但无论是对教育对象还是教育者的素养及发展而言,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善通。在瘟疫爆发的时候,吴又可发现了病人发病不同于往常,但其师傅拿出《伤寒杂病论》的本本压制其观点。病发初期,病人发烧体寒确实是类似感冒症状,但病情是因时而变的,治疗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应该拿出流传上千年的医书为唯一依据。提出异议便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行业如何发展及进步?!其结果,药不对症,死亡盛行,其师傅本人也染病而亡。孙传庭要大展宏图也受各种条件限制,无兵、无粮又无饷,征募又受到当地豪强的抵制、反对甚至落井下石。然终因变通,粮草得以解决。故而,教育也应该因时而变,因势利导。时代变迁,环境不同,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变化着的学情及教情,更新教育理念、方式、目的、手段……。一句话说的好,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行!

善学。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戾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创举只是名而已,但其能有创举,正是其潜心研究不断学习而成。作为教育者,也应该不断学习,促使自身专业化发展,成为学习型及研究性教师。学高为师,我们给学生一碗水,自身要有一眼泉。要通过学习不来断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

善思。瘟疫盛行,十户就绝。传统医学又不能解决疑难。吴又可每次亲历灾区,查看状态,辨别差别,从而提出‘戾气’之说。伤寒由气入肌理,故而体寒;戾气通过呼吸深入肺部,故而也是体寒。虽外部特征相似,但病理不同,故而治疗方法也不同。细小微粒肉眼看不见,但在开窗阳光照射下却能显现。此种现象不少人开窗就能体验,但唯有吴又可将此与瘟疫传播途径联系起来,原因在于,吴又可是带着问题去研究现象。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凡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此我们应该追根溯源,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综合事情产生的各种条件去解决问题。而不应不加思考,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学生。学生不是简单的工厂产品,产品不合格可以废弃,但我们能废弃学生吗?有时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能会带给学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和医病一样,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善辩。吴又可面临的是几十年爆发一次的大瘟疫,无现成药方,需慢慢研究及治理。然,军营事急。当时吴又可乃是一介游医,要在军营里医治其可信度很低,阻力很大。然在军事统帅孙传庭面前不卑不亢,大胆陈述医治条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打动将帅,从而为其医治创造充分的条件。疫情控制需要一个过程,然每天还是有死人现象,在将帅怀疑之时,又陈述缘由,有理有据,从而让将帅疑虑顿失,终而成为一大功臣。我们教师外在的表现就是口才。说什么话,话怎么说,都是有讲究的。话说得要有可信度,要有感染力,要有逻辑,又要恰到好处。俗话说,理不辨不明。在学生为主体的时代,要敢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学生观点可能是不成熟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注意谈话技巧,加以引导。

善听。论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取人之长避己所短,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多人形成合力,群策群力,智慧就是无穷的。孙传庭是将才而非医才,但能积极的听取游医吴又可的建议,大胆启用,终而控制住军中疫情。吴又可师傅,因循守旧,奉祖传医书为权威,不听取异议,最终身死他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教师也应该听取不同意见,集中集体智慧。如在与学生相处时,也应该主动放下身段,深入学生,倾听学生呼声,依据学情教育作出教学的安排。我们教书不是自己讲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变通的处理各种教学环节,会取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要善听。

善谋。凡事应讲究谋略或策略。将帅孙传庭只有五千兵马,后勤补给不足,又指望不了朝廷。根据陕西的实际情况,大胆提出屯田养兵策略,很好的解决了自身补给问题。陕西乃动乱之地,无人愿意前往任官,而孙传庭挺身而出,而且是只身前往,无兵无粮无钱,不到四个月便训练出精兵,诱敌深入,斩灭闯军,期间要极富谋略才能做到。教育也如下棋,要有全局意识,实实虚虚,虚虚实实都有讲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要能达到育人效果的就是好方法。

善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明朝覆灭,乃社会积弊所致,非一人能力挽狂澜。孙传庭虽是一代将才,但最多只能让明王朝苟延残喘几年而已。在其征伐平乱期间,面对无粮可征的困境,面对豪强的豪夺及落井下石之际,果断的惩罚贪赃枉法的豪强,以其家产充当军粮,从而保证了军队的延续。若对那些豪强的枉法,按惯例告不得罚不得,那军队只能自取灭亡。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处理事情,要有魄力,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如规章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但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遵守,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而不能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善后。孙传庭失败了,据说连尸首也没找到。粮草不足,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遂兵败。明知准备不足,出兵必亡,为何还自取灭亡?!而同时期的左良玉也是同等情况,却硬是没出兵,最后拥兵数十万之重,成为南明王朝的柱石。当然,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但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却给我们教育很大启示。凡事预则立。办什么事情不能想当然,凡事事前都应该有所准备。如培养学生的某种意识往往需要塑造特定的文化环境;开展什么活动,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规划活动的方案,总结活动的成效……。凡事有的放矢,方能有始有终!

善终。孙传庭,一代天才,著名将领,却身首异地,阴阳两隔,为何?逆历史潮流而行!军队到底是谁的军队,到底是为谁而战?为百姓?但却要镇压百姓!为朝廷?但朝廷内外皆是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和无恶不作的豪强!故而其军事生涯因其才能而光彩夺目,又因时世注定失败。吴又可,治疗瘟疫有功,但未贪恋权位,反而得以保全,得有时间完成《瘟疫论》,终成创举。试想,若真受孙传庭之邀,担任医官,随军出行,岂非也战死疆场?!生死固不可怕,可惜的是大业难以完成。对教育界也不是有启发吗?教育行政化!钱学森先生的天之问,为何我国投入之大却培养不出真正的栋梁之才呢?!凭着教学业绩而走上学校乃至教育部门的行政岗位,没时间潜心研究教学,哪能在教育行业又有更大的作为和发展呢!

《大明劫》影片看完了,但留下了深受震撼的自己。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人陶醉其中,又明理其外。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吧。

影片:《大明劫》

导演:王竞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e5dcce00101rqbf.html

关闭

  • 云南长水实验中学
    学校地址及联系电话

  • 云南长水实验中学
    高考补习部

版权所属  长水实验中学   京ICP备202407551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