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校多点 · 宜良校区 · 教师为主导 · 正文

最新新闻

【家校共育】建教育之基石,搭家校之桥梁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生活的描绘中,教育被放在了首位。家校合作更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家校共育可以促使父母、孩子、教师及相关人员共同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且我们知道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与沟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是这样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更需要家校的沟通。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所以班主任更需要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如果说,在以往,班主任进行家校沟通还是秉承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的话,现如今,有了网络新媒体的加入,就给我们班主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去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与教师,要形成家校共育的共同体,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此,教师应该有效利用了网络平台,把它变成了便捷的网络版“家校联系册”。它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每天告诉家长孩子的回家作业、应知的通知,还包括每天孩子在校学习了什么,以及相应的学习状态、薄弱点等等。这样,家长即可随时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动态,在家帮助孩子巩固,也可警示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孩子有所改善。

就现在的家庭教育而言,很多家庭对于教育不得其法,纷纷表示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知怎样教育。又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无比期待,却缺少沟通,最终适得其反。于是,教师在与家长联系时,还会找准契机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这里,就需要很好地利用了家长学校中的“父母课堂”及“德育天地”中的内容。当遇到家庭教育难题时,指导家长阅读“父母课堂”的知识,往往能让家长找到合适的应对法则:孩子作业磨蹭,不妨读一读《揭露孩子磨蹭真相》;家长教育粗暴,推荐看一看《你越大声吼,孩子越差劲》;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难管,那就去学一学《重新理解青春期》......通过推荐家长阅读,在家长自我增知的同时,也更能有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除此之外,学校活动应该让家长看到。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不理解老师,因为他们对教师在学校的活动不知道。往往我们老师做了很多,却“不为人知”。总之,家校联系工作不是机械化的教育工作,而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性化的交流的过程,情感碰撞出火花的过程。

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小事,给我的感触颇深。

他爸爸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到他。他在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上课常常会走神,打瞌睡,并且因焦虑症休过学,回校后学习成绩和状态急速下滑。对此我也采取多种方式批评他教育他,但效果甚微,甚至越发严重。才开学不久,就因为焦虑要回家修养;只要一到学校每天至少两节课时间都在学习心理咨询室和发泄室,根本无法投入学习当中。后来我发现不能只简单的批评还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真正从焦虑中走出来。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孩子的工作,我决定先了解他的想法,并且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积极向上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进行耐心地疏导和沟通,他终于在思想上认识了到了要改变现状的想法,并流下了眼泪。随即,我还专门请他父亲来了学校一趟,详细的介绍了孩子的学习、行为情况,并告诉他孩子有多希望得到他的关爱以及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且家长也要适当的看待自己孩子的现状,对他有符合实际的期望和期待,而不是一味的严格要求不考虑他现在的状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孩子明亮纯洁的眼睛。所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了,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构建学习型的父母,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是父母创设一种智力生活的气氛,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自身素养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他们就能自觉地以自身为榜样,有意识地培养与维持了良好学习动机的确立和发展。孩子的父亲当时就明确了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会对他投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表态今后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会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养成习惯。在生活中也要多鼓励他,让他树立起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这一点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深有体会。因此,用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于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课听讲认真多了,还能积极发言,不仅如此,还发现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子表扬、激励他。及时发现他在学习中,生活中的进步点,并及时提出表扬他,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可见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也能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会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养成习惯,最终体现在学习生活中,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意。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我的同桌这样关心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就像案例中,我真正的放下老师的架子,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和鼓励,从他的感受出发,用心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家人和老师对他的爱,才使他有了那样大的转变。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是差生,背后一定都有一个不为你所知的原因,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一定要究其根本,对症下药,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