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教育需要爱,也需要技巧

教育需要爱,也需要技巧
文/柴亚利
作为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拼搏的毅力、合作的力量和温暖的成长。

做一个学习型的班主任,厚德笃学,立己树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个班主任要面对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环境,拥有不同个性品质的孩子,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成长,终有一天会黔驴技穷,或是被“花样百出”的孩子们弄得疲惫不堪。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班主任。
日常的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思考与学习。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两个工作重心尚不可厚此薄彼,更何况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把工作重心往“育人”上侧重。作为班主任不仅要靠厚德笃学来“立己”,更要靠“师范”的力量来“树人”。俗话说“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会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可见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个性品质、思想情感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是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人,所以从“育人”的角度来讲,班主任的终身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是教育部门给班主任组织的这次培训”的一个目的。
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管理创新,与时俱进。
教育必须有爱,教育更需要技巧。没有爱的技巧是危险的,而无技巧的爱是无力的。教育要真正起到作用,教师的智慧,独特的工作方法,宝贵的工作经验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此次培训是参与式的,从分组、组内角色定位、奖励机制、有效的活动设计等体验流程来看,为了更加高效、全面的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班级管理工作需创新方法,与时俱进。老套的体罚、权威式“咆哮”、“小红花”式奖惩机制、成绩是唯一评价标准等都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
作为班主任要讲智慧,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对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要不断地反省改善。

做一个爱心型的班主任,生材有用,爱子如余。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把“爱心”提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爱——教育的基石”的观点不谋而合。
把爱心教育的思想应用到具体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来,需要班主任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我们往往会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失去耐心,认为这些孩子无药可救了,然后让其放任自流,这样也往往失去了进步与成功的机会,可见,教育到了关键的时刻,必须有爱心的参与。同时,如果我们不能把爱心倾注在我们的教育事业里的话,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我们也会渐渐失去对教育的热情。
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得到家长们无条件的信任,因为家长觉得老师对孩子的心和家长对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将心比心,我们应该以一颗为人父母的心来做一个老师,做一个班主任。把每个孩子看做一个个不成熟的个体,培养孩子的自信、保护孩子的自尊、包容孩子的不成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做到唐蔚兰校长所说的“天地生材皆有用,他人爱子亦如余”,方能践行教育的真谛。
梁启超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让我的“孩子们”立足于社会时“不惑”“不忧”“不惧”,我也将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更要将这次班主任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实践中去,不断地进行创新,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