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孩子考虑多远?
Make A Decision
为摆脱
懦弱
做下决定
01
空白
近来,家长群里时常有家长感叹,“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孩子又掉眼泪了,这眼泪掉的我真心酸啊” “孩子总是不适应学校,家长们应该派个代表跟学校谈谈”“学校应该更改方式方法,来适应孩子”“毕竟还都只是十二岁的孩子,他们未成年,根本做不到独自面对生活全方位的调整自己啊”“孩子只要打电话就会哭,唉!”
作为家长,我其实搞不明白的是孩子既然这样不适应集体生活,这样不能独当一面,那当初他们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呢?
难道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就没有给自家孩子做过人生规划吗?难道在考量学校教学资质和环境设施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吗?难道选择衡中的最初只是一拍脑门的冲动吗?
也许我跟别的妈妈不一样,也许我的心真的太大,我的着眼点从来都不是孩子的吃饱穿暖,而是他的心理建设。往往听到群里这样那样的言论,我都一言不发。怎么说呢,我惊讶于家长们的不善于引导,我更觉得这种担心于事无补甚至会对孩子起反作用。
都由
所有事
02
未 来展开
空白
我记得从我上小学开始,教室的后墙上始终贴着大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那时候我们还小,不能领会这句话的含义。老师就一遍遍的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埋头苦学这一条路可走。如果谁说学习很轻松,不努力不用功就能取得好成绩,那他一定在骗你。但学习是最值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它带给你的回馈会让你受益终生。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的教诲犹在耳边。也许是这一幕给我印象太过深刻,所以我从来都知道学习本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人父母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胸怀更加宽广,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规划人生的能力和遇到困难无所畏惧的坚毅决绝。我也非常赞同让儿子在年少的时候吃些苦头,以此磨炼他的心智。但其实他出生的这个时代,根本就吃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苦”。所谓的“苦”无非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早起早读,规律生活,接受一定程度上的管束。这跟那些身处战乱中的孩子,饱受饥饿摧残的孩子,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孩子相比,真的微不足道。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与人相处,懂得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这才是“苦”中蕴含的意义。
人生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情也时常发生,我们无法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作为他们的依靠。成长或许就是离别,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个错综复杂更新迭代的世界,早一点让他不惧环境,哭过之后还能笑着对困难说着我能战胜你,这场人生的博弈看似无情,却也赢得了他的未来。
对未来
自
强
不会后悔
03
空白
生活在物质条件极其充裕的年代,孩子们需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全部的精力用到学习上去,学校和老师无非是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力争上游的竞争机制,对孩子们的要求无非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那家长们到底在担心什么?担心老师对孩子抓的太紧要求太严还是担心学校给的压力太大?
谁也不知道未来几十年会有怎样的变数,变数来临时,我们又用什么来保障孩子一生无忧?金钱?权利?人脉?资源?恐怕到那时这些都毫无用处。唯一可以让他们傍身的,只有知识以及优秀的个人素养。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位居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真可谓权倾朝野。
他比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有能力为子孙留下取之不尽的钱财和绵延数辈的荫蔽,可他尚且鼓励孩子自有做为,我不敢有片刻放松丝毫懈怠。
孩子,男儿当自强。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