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及学生全面的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然而时代在变迁,社会环境在变化,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家长满意、社会需要、学生身心又健康成长的人才已经成为一种难题及课题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良性的关系才能产生合力,消除教育过程中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因摩擦产生的内耗,产生1+1>2的整体功效。如何打造温暖校园、家校关系温暖,形成教育合力呢?笔者认为:学校搭台、引领,家长参与、互动,共同唱好一出戏。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触的第一教育场所,然而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远远长于其家庭所处时间,因此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教育场所。加上各种因素,家长即使有心也无余力更多的关注在校期间学生的各种状况。因此我们学校要主动的搭建好家校合力的平台。
1.学校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去主动的接触家长。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有着情感、心理等各种需要,其成长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培育学生。就得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就得借助家长的力量。
2.学校要确定家校互动的指导思想及方针,加强顶层设计以全局系统地稳定家校和谐关系。指导思想: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前提,以合作为途径,以双赢为目标。指导方针:将心比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主动热情。以此来克服家长依赖和应付心理,同心协力,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统一。
3.学校要遵循相应原则,去吸引住家长。简单的召开家长会,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是很难让家长更深入的加入到家校互动环节里来的。学生成绩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学校吸引家长关注的根本,与此同时,学校也应注重一些原则,以学校的文化魅力来吸引家长。
1)教育性原则。学校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及在校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同时不能将学生当做‘人质’,向家长提出种种不合理地要求。
2)平等性原则。学校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要热情的、坦诚的、公平公正的去对待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尊重家长的意见。
3)及时性原则。学校要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及时的发现存在的亮点和问题,及时的与家长沟通,及时的探讨符合学生特点和教育要求的教育方法。
1)成立家长委员会,选出委员会常委。由于家长分散,且家长工作繁忙,家校经常性沟通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选出家与学校比较近的、责任感强的、有着教育思想及沟通能力的代表作为委员会常委,及时的反馈家长的意见,传达学校教育政策、理念及动态等,有效架起家校沟通的平台。
2)成立家长学校,加强相互配合力度。学生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兼容,和谐的家校关系,既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可以提高学校声誉。可以开办家长学校,从学生家长中选择一些优秀学生的家长代表,也可以找社会上知名的老学者、专家,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有计划的做相应报告和讲座,同时有针对性的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学习教育理论,共同探索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从关注学生分数向学生习惯、能力、行为关注的转变,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3)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加深家长对学校的理解。通过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的育人成果、了解学校的育人环境、育人宗旨、育人目标以及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同时和家长坐下来谈,让家长了解不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不同影响,从而配合及支持学校教育。
4)家校联系手册,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直接互动及联系,学校可定期如每个月或定活动如家长会,制定家长联系手册。手册内容可包括学生手册、日常行为规范、孩子最近表现、学校教育理念及成果、家庭教育方式。也可通过手册将家长问题反馈上来,加以梳理,针对性的有计划的通过手册又传播给家长,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长生命的延续,因此孩子的感受及在校期间的表现,必然会牵动着家长的心。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发生各种突发事情,在处理和家长关系时,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当家长怒气冲冲而来时,请你为他送上一杯降火的茶;当学生有进步时,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当学生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一个细节、一个角度、一个举动就可以化解家校之间的隔阂,加深家校之间的情感,形成温暖和谐的家校关系。
要增强家长主动性,学校得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引导性,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沟通、引领和服务,从而引导家长注意力从家庭教育转向家校合作的教育形式。
1.家庭教育要人格尊重与管理放开相结合。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自尊意识增强,我们家庭教育不能管得太死,不能以家长的要求标准去衡量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强行加给学生;同时,学生虽是我们家长生命的延续,家庭的希望,但也不能过于迁就孩子。迁就也就意味着另一种放纵。面对孩子的教育及其出现的问题,要主动的去借力学校。
1)培养学生学会为家庭和父母担当的意识。不少学生在呵护中成长,尤其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家庭责任意识淡漠,在乎家庭对自己的付出,而忽视自己对家庭的回报。因此,学校要定期的举办感恩活动,进行一系列的感恩主题教育,如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活动、主题班级板报、感恩手抄报、父母的感恩信、父母学生交流会、月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期末给父母献一份礼物(成绩单)等活动,以感染学生,触动学生。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不是简单的告诉他们如何做,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明白对亲情的担当,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黑格尔曾言,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是否能够排除第一性和本能。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的更好的发展,只有懂得对集体担当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家校合力举办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反思中、在自我剖析中,自觉祛除浮躁、自私、狭隘、功利思想,懂得为什么要为他人和集体担当,应该如何担当。
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往往是要求学生去做或不能去做,而很少引导学生为什么去做,为谁去做。我们要深沉地反思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明白什么?!让学生能吃苦、有毅力,这不应该是要求,而应该是学生应有的品质。为培养学生这种自发的品质,我们家校要形成合力,培养一种精神、营造一种氛围!创设富有生命力的情境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收获胜利的喜悦,得到受益一生的感悟,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
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学生成才,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孩子取得进步,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就决定我们家校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携起手来,形成合力。配合学校的管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让孩子遵守校规。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爱孩子,就要放开手去锻炼孩子,引导家长们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合作、学会处事、学会做人,每做一件事前都要考虑到班级的利益、他人的利益,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俗话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完福”,孩子要健康成长,就得对孩子做好吃苦教育、拼搏教育。先关注其思想,再关注其物质。而对孩子的成败不大喜,不大悲,坦然面对,从容不迫。在此,我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开出的处方献给各位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情绪饱满,乐观开朗,并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强化自信,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家长关注,学生进步。另外家长也必须身体力行,孩子回家的时候,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少些对孩子的干扰,以家长的变化带动孩子的变化。
通过以上所述方面构建学校与家长的温暖和谐关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外部和谐、内部和谐、内外部和谐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家校共赢的和谐温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