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研 心 得
12月16日我参加了昆明市教育局在昆十中(白塔校区)组织的语文“写人记事类文本研究”的名师示范课活动。
教研交流过程中,我们听了两节名师示范课,分别是在本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教学能手”的李根翠老师的《记念刘和珍君》,还有获得“语文组一等奖”的谭明清老师的《小狗包弟》。都是写人记事类的散文,针对这两篇文章,我们在听课之后,对写人记事类文本的处理方法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一、长文如何短讲
李根翠老师的《纪念刘和珍君》,高质量的给我们展示了长文如何短讲。本课从“三一八”惨案的介绍导入,李老师满含感情的介绍能把学生甚至我们带入一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情境。接下来李老师仅仅通过两个问题进行文本的深入探究:一是初读文本,走进刘和珍;二是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
“文章叙述了那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李老师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围绕着刘和珍这个人物展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文本进行阅读分析。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品味关键词,结合上下文思考这些语句背后的丰富感情。”这是李老师设置的第二个问题,通过一些特殊的语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师进而做出总结。
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既分析出了悼念,也分析出了抨击、驳斥与唤醒,文章的重难点解决了,同时文章的主旨也跃然纸上。
二、别具一格的设计
谭明清老师的《小狗包弟》的教学设计可谓别具一格,匠心独运。首先最新颖的一点就是文章的切入点,谭老师以文中的唯一一段时过境迁的环境描写作为切入点,但这一段在教学中向来都是被大家轻描淡写甚至是忽略的一部分。其次,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环环相扣的教学问题的设置,始于环境,终于环境,在其中语文的辩词析句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最后是板书设计,从环境到悲凉的情调,从保全自己还是保全包弟的矛盾到时代的悲剧,最后回归于时过境迁的园子,中心为忏悔,与教学环节一样环环相扣。
此外,谭老师授课时的声色和音调很温柔、很舒缓、娓娓道来,阅读时与学生一起带感情的阅读,把学生也带入一种情境。

总之,这次教研的收获颇丰,具体的教学上:“写人记事类文本”的处理方式,如长文如何短讲,怎样别具一格的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等;语文教师的角色上:如何摆正一种教书的态度,如何让下意识的去追求自我的一种成长等。无论如何我感谢这次机会,也感谢这个职业给我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