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时代,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的时代,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他是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关键性角色。因此,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建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一)班主任必须严,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行;细化管理,常抓不懈,班主任首先要广纳良言,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建立自主管理的制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要在行为规范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得力的班干部,让班干部管理班级,同时带动其他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一方面有利于班级管理,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培养独立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班主任必须有爱,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管理,才会产生真正的信赖感。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人都需要爱。爱能使人获得积极满意的体验,从而获得温暖、自信和力量。老师的真诚关爱能扣动学生的心扉,引起强烈的情感震动和内心体验,他们的认识就会发生转变,他们才会更进一步树立起强烈的进步意识,使进步由老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内心的需要,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热爱事业,那他会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爱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爱心,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
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甜头,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继而升华为“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三)班主任必须要细,要在平时生活中捕捉亮点进行教育。任何教育离开了实践都只能变成虚无的东西。德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一两次说教所能完成的,如果教师平时只在班会课上谈伟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等,只会让学生觉得很遥远,不着边际,德育工作也就收效甚微。而身边的生活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教师能就身边的小事提醒学生,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比如,看到教室有纸屑,教师随口让旁边的学生捡起来,学生照做了,其他的学生也看到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看到身边有纸屑就顺手捡起来。再如,在平时组织活动的时候随口提一下,同学们要关照一下身边的伙伴,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学会互相关心,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
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复杂,有的因家庭关系破裂,缺少温暖而自暴自弃;有的因自我约束力太差而无心向学;有的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郁闷寡欢;有的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对导致成绩低下而缺乏自信;还有独生子女因缺乏艰苦的磨砺,稍遇挫折便产生退缩、难过、不安的情绪,更有青春期阶段,学生不时出现的悲观、烦恼、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多亲近、常倾听、勤观察、多调查、善分析,去交流、去沟通、同时不失时机,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给予引导、教育、疏导、关心或鼓励,激发学生走出困境,指点他们人生的方向。尤其是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既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也不能大声呵斥,予以白眼,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促膝谈心,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他们,用诚恳、真诚的话语打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他们,努力使他们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观念等稳步提高,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赶。